今天去career center听了下Non-local students Working and Living in Hong Kong。原本以为是老生常谈的无聊的讲座,差点没去,不过没去真是要后悔。至少于我,今天可以refresh我的想法的内容有很多。
首先是被纠正的观点,不可以因为Trainee是在Mainland China就统统不予考虑。第一步不代表整个Career生涯,这只是通向Global的一步而已。不过我承认我有点过激了,到底是有多不想回去Mainland China?如果静心来思考,就发现想法的幼稚肤浅以及目光的短浅。当初那些让我一心想出来的理由根本就是小孩子在闹别扭。改!
然后是新的思路,也就是比较适合的job hunting的方向。Who would employ non-local graduates?Speaker提到三类公司,companies originating from your mothercountry,muti-national companies,companies with fully-fledged HR Department。因为我直到现在都还是不怎么会广东话,于是经常wandering谁会录用我。广撒网的确是基本的,但是就算广撒网也应该撒得很有效率,明显没有鱼的地方再怎么捞都是空。那不是勤奋是傻冒。这里有一个提醒我感到非常重要,就是一家公司,比如开会,不可能因为你一个人的关系,把语言从广东话转为普通话或者是英文。关于这三类公司,第三类倒是让我想起一个面试经历。是一家本地的financial的咨询公司,在学校开招聘会,现场收简历,顺便面试。说是可以使用广东话普通话和英语,但是面试官全程粤语,当时我就傻B了。结果可想而知,然后就没有然后了。
还有一个,就是跟不需要工作签证本地优势的local相比,有什么优势可以好到让公司录用你。Better integration,不解释。Better communication,主要是语言方面,仔细一想普通话的确是个大优势。Close to target or chosen market,这里提到的例子就是在澳大利亚拿学位,在澳大利亚被德意志银行录用,然后因为是中国人所以被派来HK工作。这个也很有启发,我意识到其实我还有这样一个巨大的优势啊(点头)~那就是"人",不解释。最后还有一个就是knowledge,skill and qualification,没啥好说,我都疑惑这玩意我有么。以上tips重要性排名根据公司不同而不同。所以不能抽懒筋,妄想同一份resume从头用到尾的家伙去死一百遍!
最后的一点顿悟,我果然还是太甜了!之前从某春季毕业的同学身上得出的结论为,找工作就是随缘,却忘记他是local的这一点。如果没有什么想法,找工作随缘,再加上本地优势,问题不大。但是作为non-local还没什么想法,抱着随缘的态度那必须死。还有,做人可以理想主义,待人可以单纯善良,在学校这个象牙塔内可以玩个性玩我行我素。想单纯的融入社会不可能,残酷的现实不会因为你的单纯而照顾你。虽然以前我会不喜欢世俗的一些东西一些做法,甚至对此抱着轻蔑的态度,因为我是个有学校保护的傻学生,父母宠爱的小P孩。但是,想要达到目的,就应该学会成熟,了解社会的生存法则。现在还只是找工作而已,以后还有更厉害的,需要速度转变,呈指数函数状的转变,底数要大!